shuangyu
工控行業呆的越久越迷茫.......懂得多?少?......
級別: 家園常客
|
增量編碼器的A/B輸出的波形一般有兩種,一種是有陡直上升沿和陡直下降沿的方波信號,一種是緩慢上升與下降,波形類似正弦曲線的Sin/Cos曲線波形信號輸出,A與B相差1/4T周期90度相位,如果A是類正弦Sin曲線,那B就是類余弦Cos曲線。 對于方波信號,A,B兩相相差90度相(1/4T),這樣,在0度相位角,90度,180度,270度相位角,這四個位置有上升沿和下降沿,這樣,實際上在1/4T方波周期就可以有角度變化的判斷,這樣1/4的T周期就是最小測量步距,通過電路對于這些上升沿與下降沿的判斷,可以4倍于PPR讀取角度的變化,這就是方波的四倍頻。這種判斷,也可以用邏輯來做,0代表低,1代表高,A/B兩相在一個周期內變化是0 0,0 1,1 1,1 0 。這種判斷不僅可以4倍頻,還可以判斷旋轉方向。 那么,方波信號的最小分辨角度=X度/(4xPPR)。 嚴格地講,方波最高只能做4倍頻,雖然有人用時差法可以分的更細,但那基本不是增量編碼器推薦的,更高的分頻要用增量脈沖信號是SIN/COS類正余弦的信號來做,后續電路可通過讀取波形相位的變化,用模數轉換電路來細分,5倍、10倍、20倍,甚至100倍以上,分好后再以方波波形輸出(PPR)。 分頻的倍數實際是有限制的,首先,模數轉換有時間響應問題,模數轉換的速度與分辨的精確度是一對矛盾,不可能無限細分,分的過細,響應與精準度就有問題; 其次,原編碼器的刻線精度,輸出的類正余弦信號本身一致性、波形完美度是有限的,分的過細,只會把原來碼盤的誤差暴露得更明顯,而帶來誤差。細分做起來容 易,但要做好卻很難,其一方面取決于原始碼盤的刻線精度與輸出波形完美度,另一方面取決于細分電路的響應速度與分辨精準度。例如,德國海德漢的工業編碼 器,推薦的最佳細分是20倍,更高的細分是其推薦的精度更高的角度編碼器,但旋轉的速度是很低的。 |
---|---|
本帖最近評分記錄: |